为什么骗局总是找上银发族
为什么骗局总是找上银发族
据媒体报道,今年4月启动的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陆续有了成果,各地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,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,一批案件被侦破。为什么骗局总是找上银发族发现,在众多坑老骗局中,以所谓“名医神药”进行诈骗的占比很高,以“收藏品可以增值”等话术忽悠老年人和养老服务类诈骗也很常见。
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,19世纪发现了妇女,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。对于一个即将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,收入在减少,病痛在增多,各种养老支出层出不穷。要体面、安详地安度晚年,将“死钱”变成“活钱”,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迫切愿望。高喊着“未来,老年人才是消费主力,银发经济才是超级市场”的骗子们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对健康养生、关怀照顾、养老储备的焦虑,瞄准了老年人节约了半生的钱包。
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,很多领域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在野蛮生长中诞生了一大批暴富起来的幸运儿。八分钱的猴年生肖邮票能卖到上百万,翡翠一刀切下去能诞生一个千万富翁,齐白石的画从七十年代10块钱一尺涨到了几个亿……现在的老年人,当时的年轻人、中年人是目睹着这些财富故事成长,变老的,而胆大就能挣钱、只要掌握信息差就能挣钱成为一些老年人的底层逻辑,指导着他们的行为。在市场经济日益规范、法治的今天,这样的思维方式无异于刻舟求剑。加之老年群体易与社会脱节,对政策和相关专业信息的了解存在滞后性和盲区,经常既无法有效获取信息,又无法有效过滤和辨识信息,逐利心理与辨识能力存在不匹配,伴之他们还有大把空闲时间,更容易被点对点“洗脑”造成损失。
一个很有意思的日本养生堂上流传有可能将淘汰的行业列表,其中包括玉石翡翠、文玩手串、邮票/古版书籍、紫砂壶、传统戏曲、传统国画、象棋等。这个列表不乏戏谑,却与现实不无对照。因为失去了年轻人的喜爱,围绕着这些行业而衍生的骗局只能找老年人。这些骗局,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方式,喜欢藏品、相信神医、注重传统养生,彼此间形成了逻辑。在上完保健品的当后,不妨碍老年人继续落入收藏品的坑,随后在区块链、量子科技、数字货币等新技术新名词的包装下,一个个利用信息不对称所伪装的骗局也在不远处蹲守着。
无论从统计学意义,还是现实生活的实际感受,老年人都是。身体的衰老增加了生活的不便,在迭代快速的技术面前,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无所适从。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,保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监管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,规范养老行业规范发展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,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,提升老年人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,都是相关部门已经并仍要持续发力的方向。而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,保持终身学习习惯,不断跟上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,保持良好的社会参与也有助于葆有一个好的心态,并有一个安心、幸福的晚年。